检索
美景牵手美食,“云”游嘉定美如仙
2022-07-31 选稿:顾怡勤

  

  在旅游的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中,“吃”首当其冲。那么,文明吃有什么讲究呢?疫情常态化之下,如何文明吃?

  7月31日,东方网同步直播的嘉定区“文明旅游进社区宣讲直播”中,东方信息苑讲师为市民介绍了包括“文明吃”在内的文明旅游知识,还推介了不少嘉定美食。观看直播的市民有些按捺不住了,在互动环节,大家向讲师咨询起南翔小笼等美食店附近有些什么景点,下一个旅游计划“跃然而出”。

  

  

  

  

  

  

  

  

  

  嘉定区文明旅游进社区系列活动主题是“考古海派城市,遇见人文嘉定”,由嘉定区旅游公共服务中心和东方网东方社区信息苑共同策划开展。目前还不提倡人员聚集,所以,原本每月一次的嘉定区文明旅游宣讲线下活动依然在“云端”举办。希望通过直播的形式,更好地促进文明旅游的普及宣传,更好地展示嘉定的旅游资源,让更多的市民走进嘉定、了解嘉定、并且爱上嘉定。

  恢复堂食了,外出游玩不再那么单调。但快乐的同时,防疫的弦不能松,特别是堂吃聚餐的时候。为此,小苑根据讲师在直播间宣讲的文明旅游内容,为大家整理的笔记。

文明吃要点

  1.聚餐前尽量预约,特别是网红餐馆、美食店等。

  2.进餐馆前应根据要求扫场所码,出示核酸证明。

  3.拒绝舌尖上的浪费,吃多少点多少,提倡光盘行动。

  4.使用公筷公勺,避免共同用餐时个人使用的餐具接触公共食物,降低病从口入的风险,

  5.吃饭时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尽量拉开一些。

  6.饭桌上建议少说话,避免唾沫飞溅出去。

  7.打喷嚏、剔牙应以手掩口,不对着别人。

  8.不要在禁止吸烟和冷气开放的餐厅、酒吧或咖啡馆等场所吸烟。

嘉定美食推荐

  南翔小笼馒头

  盘点上海最出名的小吃,“皮薄、馅大、汁多、形美”的南翔小笼一定榜上有名。吃南翔小笼馒头,一定要遵循“轻轻提、慢慢移、先开窗、后喝汤”的步骤,才能尝得最佳味感。

  南翔小笼的制作技艺至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据考证,清代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南翔镇日华轩点心店主黄明贤对大肉馒头采取“重馅薄皮,以大改小”的改良,用不发酵的精面粉为皮、手工剁成的猪腿精肉为馅,并加入肉皮冻制作“小笼”。而且肉皮冻做法很讲究,是用隔年老母鸡炖汤,煮肉皮成冻,拌入肉馅,每两面粉制作10只馒头,每只加馅3钱,折褶14个以上。上笼蒸时严格控温、压力和火候,根据温度调整3-10层的笼屉高度,旺火沸水蒸5分钟。出笼时的小笼呈半透明状,小巧玲珑,拨开小笼包的面皮,可以清楚地看到诱人的肉馅。

  南翔小笼由师徒六代人薪火相传,早已走出国门,闻名中外。2014年8月,南翔小笼制作技艺成功入选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想吃正宗南翔小笼馒头,除了古猗园南门口的古猗园餐厅,还可以去南翔老街上的长兴楼和老街小笼馆等老字号。

  近年来,外带或外卖的需求日益增长,为了最大限度保留口感,南翔小笼在冷冻前不会煮到全熟,汤汁会牢牢锁在肉里面。为了防止小笼表皮和蒸笼黏在一起,刚蒸好的七分熟小笼还得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打个滚”再“散散热”。待小笼凉透后会冷冻10小时,然后通过冷链车送到顾客手上,在家里也能享受到堂吃的口感。

  郁金香酒

  “郁金香酒”是嘉定名特产之一,始创于清代雍正年间,已有三百多年历史。郁金香酒原为民间私酿,选用本地种植的上等白圆糯米和广郁金、当归、杜仲等二十多味珍贵中药配方酿制而成。酒质清香沉郁、栗色透明、醇厚甘甜,酒中清雅的药香醇厚芬芳。该酒的特点是口味独特、营养丰富,饮后还具有润气开胃、补肾强身、舒筋活血、通便去湿的独特功效。1937年,郁金香酒在德国“莱比锡博览会”上获得国际金质奖。

  郁金香酒酿造工艺已入选上海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

  江桥白切羊肉

  江桥地区水草丰盛,解放前当地居民几乎家家都养羊,江桥因之被称为“湖羊之乡”。江桥羊肉传人朱家,祖上原藉南翔大朱家宅,世代以本帮白切羊肉谋生,清末民初在南翔地区已负盛名。民国中叶因江桥盛产湖羊,掌柜朱文彬移地江桥老镇开设羊肉小店,其烹饪的羊肉口味独特,附近其他羊肉店均不能与之匹敌,因地处江桥,所以称为“江桥羊肉”。

  江桥白切羊肉的特点是形好、色美、肉嫩、味鲜、食糯、无油腻味、无羊膻味。加工技艺已有近百年历史,其第四代传人朱冬明,不但掌握祖传白切羊肉的烹制技艺,又经他反复推敲,开发了炒、烤、煎、煲、汤等不同手法烹调的羊肉菜肴,在众多的羊肉烹制中独领风骚,名扬四方。

  江桥白切羊肉加工技艺已入选上海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

  徐行蒸糕

  过年吃蒸糕是嘉定地区长久以来的一项习俗,为了讨个“蒸蒸日上”“阖家团圆”的好口彩。这一习俗历史悠久,南宋时期,当地衙门为讨好皇上,选择了象征吉祥如意的米粉糕,将其做成圆形,呈上朝廷。终日品尝山珍海味的皇帝一尝到如此香甜可口、韧劲十足又不沾牙不伤舌的好食品,顿时龙颜大悦,下旨将米粉糕作为贡品,自此以后,蒸糕在民间大为流传。

  地道的传统蒸糕是一种以糯米和粳米合理混合的中式糕点,在选料及工序上十分考究,经浸米、淘米、磨米、筛粉、拌糖水、搅粉、蒸糕等七大步骤而成。徐行蒸糕,已被收入上海市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

  嘉定醋大蒜

  嘉定白蒜是闻名遐迩的地方特产之一,始种于南宋,有700多年历史。明末清初,嘉定已有成片种植并且外销南洋各地。嘉定白蒜蒜型圆整、个头肥大、瓣形粗壮、色白味辣、肉质脆嫩、耐久贮藏,不仅有极大的食用价值,还有杀菌、治病、健身等药用功效。

  每年5月嘉定白蒜陆续成熟时节,华亭镇毛桥村的醋大蒜制作技艺传人沈颖芬便会和小姐妹们一起做醋大蒜。醋大蒜入口一瞬间,蕴藏在蒜中的酸甜便在舌尖溢出。咬下去,大蒜的鲜、香、辣向着味蕾发起冲击。直到落入胃中,那股浓郁的蒜香仍充盈在口中,让人久久回味。沈颖芬说,二十多年来,自己做醋大蒜只用嘉定白蒜,不仅口味好,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沈颖芬的这项传统技艺去年入选了第十批嘉定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嘉定白寒

  嘉定有一种蚕豆“寒豆”的优良品种叫“嘉定白寒”。“白寒”的特征是“三白”,就是白皮、白肉、白眼,吃口上相比其他品种更为香糯。“白寒”营养丰富,种子富含蛋白质、脂肪酸、碳水化合物及多种维生素等。

  至少在明代,嘉定已有种植蚕豆的记载。“嘉定白寒”对土质有较高要求,仅限于在嘉定的东北部地区种植。一旦移栽他乡,就会退化,即使太仓、昆山等毗邻地区也不行,因此它是嘉定的著名特产。上世纪三十年代,《申报》的农产品时时报价称“嘉定白寒”为“陈家山白寒”,其市场价格要高于一般蚕豆,由此可知,“嘉定白寒”核心产地或原始产地是在陈家山一带,即轨道交通11号线嘉定北站的周边地区。

  嘉定白寒被列为嘉定首批老品种保护名录。

好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