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
周末相聚长三角苏州寒山美术馆
观“珠穆朗玛的回响——西藏现当代艺术中流变的哲思”展
2022-08-05 来源:城市导报 作者:记者张宝珍 选稿:顾怡勤

  2022年8月6日至10月8日,在西藏和平解放71周年之际,由苏州高新区工委宣传部指导、江苏援藏前方指挥部支持,苏州寒山美术馆、西藏地球第三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主办,日目计划出品的“珠穆朗玛的回响——西藏现当代艺术中流变的哲思”展将在苏州寒山美术馆正式开幕。此次展览是囊括汉藏著名艺术家32位,他们是:巴玛扎西、边巴、次仁多吉、次旺扎西、次仁念扎、亚次旦&次格、措真、才让当知、迪瓦、旦增色珍、贡嘎嘉措、嘎德、嘎嘎21、韩书力、黄威、刘卓全、刘玥拉姆、朗珍坚参、诺次、诺诺、妮珍、裴庄欣、普布、强桑、施坦丁、西热坚参、余友心、于小冬、雍忠卓玛、翟跃飞、扎西罗布。该展跨越三代,包含多个西藏当代艺术画派、艺术团体,是首次在内地举办,针对西藏现当代艺术发展脉络展开系统梳理的学术展览。西藏现当代美术史因其独特的包容性与开放性,与内地的现当代艺术发展相辅相成,并持续促进各族人民的交流、交往。

  

  一直以来,“珠穆朗玛”在藏文语境中含有“大地之母”的寓意,它载着西藏本土的灵性关怀与哲思模式,有如一座世界之巅的信号塔,一遍遍向外发出、回响着西藏文化流转的思想。

  苏州寒山美术馆布达馆长表示,展览《珠穆朗玛的回响》力图通过梳理、展现西藏现当代艺术脉络,以及在西藏这片创作高地上的人们对于文艺事业的追求及其积极发展。展览旨在立体呈现西藏现当代艺术的发展进程和艺术作品、使观众穿过西藏现当代艺术,一窥西藏本土文化哲思的流变。

  

  如今,我们可以通过观察西藏现当代艺术家关注的话题,一窥西藏真实的文化样貌。这样的聚焦能够为东方古老的精神话语提供别样的视角,西藏现当代艺术不是西方当代艺术逻辑的延异,它自身的语言系统及价值体系证明了文化认同并非是与身俱来且固定不变的,而是为了解决人类共同的现实问题而交融、流变的,其中的普世性是对世界作为整体的和谐关怀与积极探讨,由颇具能量的愿力以及对感受力的鼓励组成。

  

  展览“珠穆朗玛的回响”在展示每一件作品背后的精神力的同时,也系统性呈现了西藏现当代艺术诞生至今的发展进程。三代艺术家们的汇聚呈现了西藏现当代文化在流变中反射出的深省与感知,汉藏艺术家们共同阐释如何于这在地性的文化现象中相抱着,在时代河渠中翻滚向前。他们或潜入仪式的底层以寻找万物相连的方法;或基于再超越传统,创造适应当下的信仰表现;或与自然场域互换气息,以将出世的哲学思考与入世的社会文化脱离物相而言语。

  

  西藏文化流动的规律中充满了适应性,这一适应性意味着“大地之母”般,充满时间性与空间性的包容。从中延展而出的西藏艺术的表现形式在去自我中心化的实践中,升起一片真诚的雪山,它永恒、坚硬,在雪线之上为汉藏人民提供源源不断的生命给养与文化灵感,并依靠对世界的祈愿而持续向上,永恒地生长。

  

  该展览总策划:嘎德,策展人:刘玥拉姆、苏工,执行策划:哈利、萍措卓玛,馆方执行:顾轶、王广维、姚凯莉、赵倩、朱奕颖,展览协调:旦增次吉、孙玉珠。对此,主办方特别感谢第三极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西藏淳美文化艺术有限责任公司、上海驭韶照明设计有限公司。

  西藏现当代文化的丰厚因观察者、实践者对历史、神话、传统、地景、本土哲学的反复体悟与实践而迸发出不加赘述、由内向外的生命张力。在西藏,人们的生活方式隐含着前人深刻的智慧,独特的自然场域也影响了文明深处对美的感知。在演变至今的西藏哲学体系中,传统与现代,近处与远方在西藏艺术家深长的沉思里循环往复……

  《珠穆朗玛的回响》西藏现当代艺术展海拔高度决定生存空间,海拔高度也决定着精神高度。在被称为地球第三极的西藏,艺术随着时代的滚滚车轮向前发展。从阐释信仰的壁画造像,到自然中的生灵万物,这种来自大地的艺术,被笔触、音乐、塑像等艺术形式完整地记录下来。时至今日,西藏的现当代艺术,以一种恒定却充满变化的形式不断发展着,成为世界屋脊上璀璨的文化瑰宝,也为西藏现当代艺术奠定了独特的风格基础。大咖云集,一场近距离感受西藏本土文化哲思流变的风格化艺术展,为人们带来更多美学感知和创新灵感。

好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