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的花园里,刚做完化疗的王阿姨肺癌患者正在晒太阳,时不时感到恶心,人也不免情绪低落。一旁的邻居李阿伯见状,对李阿姨说:“我也是肺癌患者,医生给我开了靶向药,不用化疗,效果挺好还不难受,你快去试试。”王阿姨喜出望外,就跑去找医生要开靶向药,结果医生说她不适用。王阿姨百思不得其解,同样是肺癌,为什么自己就不能用靶向药呢?
是啊,为什么同是肺癌患者,李阿伯能用,王阿姨却不能用呢?人们口中的“靶向药”到底是什么呢?效果真有那么神奇吗?又适用于哪些人群呢?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人称“神药”的抗肿瘤靶向药。
靶向药的作用机制通俗地说就像射击,把癌细胞当作靶心,靶向药就是射向靶心的子弹,药物可以精准地作用在癌细胞上,而不影响周围的正常细胞,能达到提高疗效、减少或减轻不良反应的目的。1998年9月25日,首个以HER2 基因过度表达为靶点的治疗转移性乳腺癌靶向药——曲妥珠单抗的问世,正式开启了科学家探索肿瘤分子靶向药的大门。
目前根据靶向部位,靶向药可分为基因靶向、血管靶向、免疫靶向等,此类药物多数名称包含“替尼”或“单抗”二字。
那它与传统的化疗药有什么不同呢?
用一个形象的比喻,靶向药就像狙击手,打开瞄准镜,仔细寻找敌人的蛛丝马迹,一枪毙命。靶向药物只攻击带有特定信号分子的癌细胞,基本不会影响到正常细胞。而化疗药物没有明确的攻击点,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还会伤害到正常细胞,所以副作用很大。杀死癌细胞的作用就叫做抗肿瘤,杀死了正常细胞就是我们常说的副作用或不良反应,比如,如果误杀了白细胞,则可能会导致白细胞降低,导致患者免疫力低下;而如果误杀了消化道的细胞,则可能会导致恶心呕吐。显而易见,这种专门针对肿瘤细胞的靶向药,远比常规化疗药副作用小得多。这也就是为什么称靶向药为“神药”的原因,既高效又安全。
那是不是靶向药对所有癌症患者都适用呢?
答案当然不是。能不能用靶向药,要取决于患者的体内有没有“靶点”,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驱动基因阳性。用在“驱动基因阳性”的患者身上,其疗效是“神奇”的,但用在没有基因突变患者身上,则完全无效。比如,虽然都是非小细胞肺癌,有的人可能存在EGFR基因突变(靶点),另一个人可能就没有EGFR基因突变。吉非替尼是针对EGFR基因突变的靶向药,那么没有EGFR基因突变的患者则没有靶点,用了此药也打不到靶心,所以就不能用“吉非替尼”这种靶向药。有的患者可能是ALK基因突变,也是不能用吉非替尼的,则需要用针对ALK基因突变的靶向药——克唑替尼。
所以说,靶向药物虽好,但并非人人有效,人人适用,若患者光听说靶向药物好就盲目使用,而不管自己适不适合,可能会无效或者因效果差而延误病情。因此,在使用靶向药物前,必须先进行基因检测,发现癌细胞的突变类型,找到相应的靶点,再选择对应的药物,才能一击致命。
靶向药可谓是当今抗肿瘤届的“明星”药物,有着精准、高效、低毒等优势,但与其它抗肿瘤药物一样,亦有着自身的局限性,即耐药性,就是说靶向药使用久了,就发挥不了药物作用了,或者说药物作用降低了。这是因为肿瘤细胞会逐步进化,通过各种方式来规避靶向药物的攻击,即产生耐药性。就像新冠病毒一样,在不断地进化和变异,以逃避免疫系统的攻击。所以当出现耐药性时,须进一步基因检测,明确是否可以换药或更换其它治疗方式。
虽然,相对于化疗药物,靶向药物的不良反应程度较轻。但服用靶向药物期间也会发生不良反应和副作用。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疲乏、皮疹、恶心、呕吐、口腔炎、手足皮肤反应、肌肉关节疼痛、腹泻、高血压、中性粒细胞减少、肝功能异常(如转氨酶升高)等。不同靶向药物的不良反应也会有所不同,在使用药物前应充分咨询医生或药师,并详细阅读药物说明书。当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时,应立即停药,并到医院就诊。
那么,服用靶向药物有哪些注意事项呢?
1、遵医嘱按时服药:最好每天固定时间服用,严格按照医嘱或说明书的用量。不能根据自我感觉擅自加量或减量,这样做有可能影响药效,严重者还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或加快药物耐药。靶向药的用药周期一般会比较长,老年患者可以定个闹铃作提醒,防止忘记服药。另外也可以准备一个服药日历,每天吃了药就做个标记,这样还可以避免重复服药,准确记录服药天数。
2、漏服靶向药,不得随意补服或加量:当不小心漏服靶向药时,如果距离下一次服药时间超过 12 小时的话,须尽快补服;如果距离下一次服药的时间短于 12 个小时,就不应再补服了,也没必要在下次吃药时增加药量。擅自增加药量不会增加药效,反而可能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3、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避免同时服用影响靶向药代谢的药物:多数靶向药物都是通过肝药酶进行代谢的,主要的酶是 CYP3A4,服用过程中应避免与 CYP3A4 诱导剂或抑制剂联合使用。常见的 CYP3A4 抑制剂有:胺碘酮、西咪替丁、环丙沙星、克拉霉素、地那韦啶、地尔硫?、多西环素、依诺沙星、红霉素、维拉帕米、伏立康唑等。常见的CYP3A4 诱导剂有:巴比妥类、卡马西平、糖皮质激素、奥卡西平、苯妥英钠、苯巴比妥、利福平等。如同时服用会影响药物代谢,增加或降低血药浓度,造成不良反应发生率上升或疗效降低。若确实需要服用以上用药,则建议两者的服用时间至少间隔 2 小时。患者也可咨询医生或药师自己正在服用的药物是否与靶向药存在相互作用。
4、注意食物与药物间的相互作用:患者在服用靶向药物期间,饮食方面可以多吃蔬菜水果,但建议不要食用西柚、石榴、杨桃,因为这些水果会延长部分靶向药在体内的作用时间,从而增加不良反应出现的风险。其次,不宜食用脂肪类、油腻及刺激性食物。注意避免接触油烟,还应限制酒精类饮料的摄入,要合理安排一日三餐。
5、按时随诊,定期复查,以便判断药物疗效或调整治疗方案。
作者简介
钱庆庆,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副主任药师,新疆喀什地区泽普县卫健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兼县人民医院副院长,上海市第十一批援疆干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