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哪一天开始,生活中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哎呀,昨天回家钥匙放哪里了?”“出门的煤气关了吗?”“明明戴着眼镜,总在到处找眼镜。”找东西成为了日常。聊天被打断再也想不起来刚才想说的主题,忘记了最喜爱歌星的名字,认错了最要好的姐妹,认不出自己的孩子。每次发生后,总安慰自己年纪大了,记性差是正常的,但是有没有想过也许记性不好很可能是一种病呢!
烧干的水壶:被忽视的记忆信号
小刘发现68岁的妈妈最近有点丢三落四,说起这件事儿就有点头疼:上周到处找钱包,昨天吃了两回降压药,今天忘记关煤气灶。妈妈总念叨着“没事的,年纪大了,记性不好是正常的”,但是小刘还是不放心,坚持带着妈妈去医院检查。经过记忆门诊医生的专业评估,确诊为轻度认知障碍。医生告诉她,与正常的衰老不同,这是认知症很重要的早期信号,如果不早期干预有可能很快就进入痴呆症的状态。
什么是轻度认知障碍呢?
轻度认知障碍是介于正常衰老与认知症之间的过渡阶段。认知症可能有点陌生,阿尔茨海默病就是认知症的一种常见类型。轻度认知障碍可以认为是痴呆症的预警信号,主要表现为:
日常生活能力基本正常、记忆或思考能力比同龄人明显减退。我国60岁以上人群中,约3877万人患有轻度认知障碍,每年约有10-15%的患者会进一步发展为痴呆症,而这一比例也在持续增加中。更可怕的是,随着认知功能损害的逐渐加重,患者的生活将完全依赖他人,必须获得24小时照护,最终因为全身系统性受损而死于各种并发症。早期识别轻度认知障碍是延缓大脑退化、保持生活质量的关键。
轻度认知障碍有哪些预警信号呢?
想要识别轻度认知障碍,就必须知道哪些表现属于正常衰老。比如,在聊天过程中偶尔忘记名字但事后能想起;新设备需要学习很久才能正常操作;偶尔放错物品但过几天又能找到;
不需要别人帮助能独立完成日常事务。
而发生以下情况,就很有可能是轻度认知障碍的警示信号,应该着重关注。例如,明明吃了降压药但忘记是否吃过药;突然找不到回家的路;同一件事情反复提起,又或是同一个问题反复询问;
买东西的时候算不清该付多少钱。
出现预警信号一定不能掉以轻心,早期发现早期筛查才是避免认知症加重的关键。
出现了预警信号,在家里如何初步判断是否是认知症呢?
在家里初步判断老人是否可能存在认知障碍,主要通过日常行为观察和简易筛查工具进行初步评估,但需明确:家庭检查仅为初步筛查,不能替代专业医生诊断。以下是具体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日常行为观察:重中之重关注是否影响日常生活
1.记忆力减退:特点是忘记刚发生的事,但对多年前的事可能记得清楚,学不会使用新电器(如智能手机、微波炉),记不住新认识的人名字。
2.语言沟通障碍:说话时卡顿(“那个……就是用来写字的……笔!”),用错词(如把“手表”叫“圈圈”),或自言自语、重复说同一句话。无法跟上对话,听不懂简单指令(如“把杯子放桌上”)。
3.定向力障碍:不知道今天是哪年哪月哪日、星期几,分不清白天黑夜。在家附近迷路,甚至找不到自己的房间、卫生间;出门后无法独自回家。偶尔认错家人(如把儿子叫“弟弟”),或不认识熟悉的人。
4.执行能力下降:无法完成日常熟悉的步骤:如做饭时忘记放盐、煮面条不放水,或穿衣服时内外/前后颠倒。无法安排简单行程(如买菜路线),或无法解决简单问题(如遥控器没电了不知道换电池)。
5.情绪或行为异常:原本温和的人变得易怒、多疑、淡漠(对家人/爱好失去兴趣),或出现抑郁、焦虑。无目的徘徊、藏东西(如把袜子藏进冰箱)、夜间吵闹、拒绝洗澡换衣等。
6.空间认知或判断力障碍:走路时频繁撞家具,上下楼梯困难,或无法判断距离(如倒开水时洒出来)。轻易相信陌生人(如被骗买高价保健品),或天气热时穿厚衣服、冷时穿单衣。
二、自己动手,在家也可使用的简易筛查问卷
1.AD8量表(8项认知功能减退筛查问卷)
这份问卷可以由照顾者填写,最适合不识字或配合度低的老人。总分≥2分,提示可能存在认知功能障碍,需就医。问卷由8个问题组成,总分询问老人过去1年是否出现以下情况(“是”计1分,“否/不知道”计0分):
①记忆力下降,影响日常生活?
②判断力下降(如做错误决定)?
③社交能力下降(不愿参加活动)?
④无法记住约会或活动安排?
⑤日常思考或处理复杂事务困难(如算账)?
⑥学习使用新工具(手机、家电)困难?
⑦忘记正确的月份或年份?
⑧语言表达或理解有困难?
2.画钟试验(Clock Drawing Test)
请老人画一个完整的时钟,填上1-12的数字,指针指向"11点10分"。正常应能正确画出时钟形状和指针位置。
3.三词回忆测试
请老人说出三个不相关的词(如苹果、桌子、蓝色),5分钟后请对方回忆。正常应能记住2-3个词。
家庭检查的核心目的是尽早发现风险、及时干预(认知症早期干预可延缓进展)。记住:怀疑异常时,“早就诊”比“在家反复测试”更重要,避免因“觉得老人只是‘老糊涂’”而延误治疗时机。因此,若观察到明显行为异常,或筛查量表结果提示风险,尽早带老人到正规医院的神经科、老年科或记忆门诊,医生会通过详细病史询问、血液检查、脑部影像学检查、专业认知评估最终明确诊断。
科学预防很重要,保护大脑有哪些应对策略呢?
科学策略包括改变生活方式和认知训练。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参与认知训练,可降低认知症的发病几率。以下为保护大脑的小妙招:
1.均衡营养,吃饭八分饱
2.抗氧化食物(富含番茄红素、花青素、VC、VE等抗氧化成分的食物),保护大脑
3.适当运动,避免肥胖和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的“三高”疾病
4.强身健体,维持体力
5.吸烟有害,果断戒烟
6.口腔健康,吃嘛嘛香
7.人际交往,心情开朗
8.刺激大脑,常干家务
9.脑力训练,必不可少
守护大脑健康,行动始于当下
轻度认知障碍不是不可避免的"老糊涂",而是可以干预的窗口期。研究表明,通过早期干预,30%的患者认知功能可保持稳定甚至改善。
如果您或家人出现记忆问题,请及时进行专业评估。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守护珍贵的大脑健康!